其生平与文学成就。邹阳是西汉散文家,齐人,其生卒年不详。文帝时,为吴王刘濞门客,以文辩著名于世。他对吴王的叛乱持怀疑态度,上书谏止,但未被采纳。在这之后,他离开了吴国,与枚乘、严忌等人一起来到梁国,成为景帝少弟梁孝王的门客。
邹阳以其智谋和慷慨为人所称道,但最终因被诬陷入狱,一度面临处死的危险。他在狱中上书梁孝王,表达了自己的清白,并最终被释放并尊为上客。
邹阳留下的文字仅有七篇,其中两篇现存,即《上书吴王》、《于狱中上书自明》。他还有一些作品收录在《西京杂记》中,如《酒赋》、《几赋》,但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存疑。
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出,邹阳是一个关心国家统一的人,他的思想与贾谊、晁错有相似之处。在他的文章中,他使用隐语和曲折的手法,以言外见意表达他的观点。在《于狱中上书自明》一文中,他的情感深沉而恳切,同时也包含着激愤之情,这样的风格让人联想到了战国策士的说辞气味,因此,《汉书·艺文志》可能将他列入纵横家这一类别。
邹阳生活在一个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思想文化相对自由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潜滋暗长的时期。这是一个从崇尚道家黄老学说到强化中央集权,从封建史家的“文景之治”到诸侯王势力的扩张,以及诸子之学复兴的一段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事。此时,大约是在文帝时期,邹阳应聘至富庶的地理位置优越且实力强大的吴国,与枚乘、严忌等先后成为吴王刘濞门客。
然而,当太子遭遇悲剧以及晁错提出的削弱诸侯地位建议,加剧了吴王的心境变化,最终导致他勾结其他诸侯及外部势力准备叛乱。尽管如此,在这之前,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有微知著地认识并进行规劝,但只能用隐语和曲折加以劝说,因为作为门客,只能在言外见意之间表达自己的担忧。而就在此前,他已经意识到了轻举妄动将会带来的灾难:“则我吴遗嗣,不可期于世矣。”
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体现出了战国游士风气已不能照旧存在下去,而只是维护国家统一这一思想变得更加重要。这也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日益紧张与中央集权不可逆转的情况。此后,不久便爆发了“七国之乱”,但最终失败,使得身亡者包括Wu Wang Liu Bao himself.
随后,与枚乘、严忌一起离开Wu Nation, 来到待士甚厚 的Liang Nation, 在那里他们受到了待遇,并且能够继续发挥他们才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受到公孙诡和羊胜等人的影响,并开始考虑建立新的政权计划。但由于袁盎等人的反对,这个计划最终未能实现,最终导致梁孝王派人刺杀那些反对者的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