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教科研网他把化学残留如同遮蔽餐桌的幽灵排在了餐桌之外

在一片微小的试纸上滴几滴牛奶,仅凭肉眼观察试纸条上的T线颜色变化,就能迅速判断出牛奶中三聚氰胺是否超标。今天,这种检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全国,但十多年前,这还只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业。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震惊了全国,此事给当时正处于发展高潮的中国乳业带来了巨大影响。那一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沈建忠带领团队研发了三聚氰胺快速检测产品,并首次通过专家现场评估,解决了当时缺乏有效快速检测手段的问题,其产品随后开始向全国推广。 牛奶、肉类等动物源食品在人們饮食结构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如果将瘦肉精、三聚氰胺、兽药等可能对健康造成伤害的化学物质比作威胁食品安全的“敌人”,那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就是抵御这些“敌人的”‘城墙”,而沈建忠及其团队,就是修筑这座“城墙”的勇士们。在其为动物源食品安全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上,沈建忠最近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此外,他和他的团队还致力于开发能够找到极低浓度化合物残留物的大型分子化合物测试方法,他们如同在海洋中寻找针一般。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因为许多潜在有害化学品,如兽药和霉菌毒素,其残留量通常非常低,只有微克甚至更少。此前的情况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快速检测产品数量稀少且灵敏度不高,因此无法满足大规模开展食品安全检查的需求。这导致国内市场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检测试剂盒,而成本高昂,一般数千元人民币才能购买到一套。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快速检测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更易被普通消费者接受。但是,由于成本限制,大规模推广这些检测试剂仍然存在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沈建忠和他的团队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来研究如何提高国产检测试剂盒的质量,同时降低成本。他们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制备特异性抗体,因为这涉及到分子结构分析以及生物偶联技术。当时,没有可靠的人工免疫原可用,以便制造能够识别三聚氰胺这种小分子的抗体。经过长达半年的努力以及数百次失败后,他们最终成功制备出了用于特异性识别三聚氰胺的一种高性能单克隆抗体,为国产快测系统提供了关键材料。

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从几乎没有国产检测试剂盒的情况转变为现在拥有80%以上市场占有率。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沈建忠及其团队不断探索科学之道,为确保每个人的餐桌都能享受到安心食用的美味佳肴而不懈奋斗。

1980年,当17岁的小镇少年沈建忠离开他那风景如画的地方——浙江省桐乡市,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时,他就已经意识到了医学领域内关于动物疾病防治与治疗方面知识对于改善人类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他决定投身科研道路,并很快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一些科研同仁选择下海经商的时候,沈建863也尝试了一把商海。他买了一辆汽车,在那个时候北京私家车几乎罕见,那场景让他父亲担忧地说:“赚钱不是坏事,但我更希望你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 沈建963最终听从父亲的话,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不仅因为热爱,也为了服务国家与社会。他组成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并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得主。

回顾过往,对于曾经迷茫但最终坚持专业道路的人生历程,现在看来,那些艰苦卓绝的情形都值得珍惜。当今世界,每个人都应该像沈 建963那样,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祖国负责,同时追求职业上的卓越成就,而非只盲目追求金钱或名利。在他看来,最核心的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以及通过科学研究去服务社会,使更多人享受到安心吃喝之乐。在未来,不断探索使用抗生素之道,将会继续成为他的使命,让我们期待着那些即将到来的突破与发现。(王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