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出生于宋建昌南城(今江西境内)的书香门第。其父包扬、伯父包约、叔父包逊均曾求学于陆九渊和朱熹的身边,受到了深厚的文化教育。从小聪明好学的包恢博览群书,通经熟史,他在家中举行的一次讲释《大学》的活动中,以雄才宏辩阐述孟子学说,使得百余名门下学子惊叹不已。
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包恢以高超之笔应天下考试,成为进士。他先后担任金溪、光泽主簿、建宁府学教授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展现了他的治国理政才能。在台州任上,他平息了一场由妖僧引发的社会动荡,还多次打击迷信和奸吏,为民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恢被提升为大理寺卿、隆兴府知府兼江西转运使等要职。在他手中的每一个官位,都有着一份清晰而坚定的执法精神。景定初年,他因“守法奉公,其心如水”而再次受到提拔,被任命为刑部侍郎、中书舍人。此时,有一件关于豪强强夺民田并诬陷农民抗租的事情发生,但通过他的努力,这些问题都得到妥善处理。
咸淳二年(1266年)五月,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卓越贡献和无私的人格魅力,度宗将他升迁为刑部尚书,并赠予少保衔,同时谥号“文肃”。临终前,他告诫亲人要节俭办丧事,对后世传统文化保持敬畏与尊重。当时的人们对他的评价是:就像程颢和程颐一样,是一位真正的大德君子。他留下的诗作,即《敝帚集》,虽然已经散失,但清代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录出的《敝帚稿略》八卷,却依然流传至今。
标签: 世界上著名的文学作家有哪些 、 十大历史名人简介大全 、 10位名人档案 、 中国十大公众人物 、 2021年十大热点话题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