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简介:清末学者与政治家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历史人物。他的父亲益农公曾在辛亥革命后设立义塾,培养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早年学习与仕途
王典章自小聪明过人,在16岁时中秀才,并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这两位杰出的文化名人。在其仕途上,他曾任布政使署文案、直隶州知县、新宁知县、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主管等职务。此外,他还担任过宁远知府兼兵备道,领巡防营,并参与了四川“保路运动”。
政治贡献与教育事业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后,王典章被推举为都督,但他坚持大局,为保持四川的统一而不接受这一职位。他后来又因其卓越的管理能力和正义的品格,被誉为“威信过人”的地方官员。
1914年至1916年间,王典章先后担任广东高雷道道尹、广东粤海道尹等职务。在此期间,他整肃吏风,除暴安良,使得所辖11个县变得政通人和。这段经历也让康有为赞扬他:“临莅高雷,威惠流闻,我泽如春。”
1921年,当江苏当道选用他时,他先后负责厘税筹办赈灾工作,以及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他以其严谨态度,不断改进制度,使得所属各局风清弊绝。
赈灾救民
1932年末至1937年的几年里,随着关中的荒饥情况日渐严重,加之抗战初期晋、豫两省难民涌入,这些困境触目惊心。面对这样的危机状况,大约74岁高龄的王典章依然投身于救灾工作中。他配合当局竭力救护难民,同时积劳成疾,最终在病中仍关心抗战的情况及庄稼长势,其慈悲仁厚的人格赢得了人们无限敬仰。
文学成就与收藏爱好
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王典章不仅在政治和教育领域有显著贡献,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安隐庐诗存》、《思过斋文集》等作品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而且,他还有独到的收藏爱好,对唐宋明清古玩字画以及古籍珍本尤其钟爱,有许多珍贵文物被捐献给国家保存至今。
传承师说
对于老师刘光贲(字古愚)和柏景伟(字子俊)的尊重与传承,也是他的一项重要遗产。去世后的他们,都由公亲自校刻并出版了完整版文集,其中包括《刘古愚烟霞全集》、《柏子俊沣西草堂文集》,这些作品不仅流传国内,也影响到了国外学术界。
创建影楼
合作于右任先生及其祖父于孝先生、高夫人共同创办西北地区最早的一家电影院——“民光电影院”,这是他另外一个社会活动的一个例证,它展示了他的开拓精神及对新技术接受能力。
书法艺术
作为书法大家之一,其专著中的墨宝展现了一种绢秀流畅的大方美观的手笔。在西安众多旅游景点及寺庙内,可以看到他的墨迹留存在那里的痕迹,让人们感受到历史人物留下的文化印记。
标签: 影响世界的100位人物排名 、 世界十大伟人 、 介绍历史文化名人 、 世界公认最伟大小说家 、 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