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亨的画作《齐天大圣》与六小龄童的孙悟空形象,农历猴年即将到来,这个时候人们总会想起孙悟空,而提到孙悟空,六小龄童这个名字就不可或缺。最近,一部关于六小龄童讲述自己成长故事的微电影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人看后感到热泪盈眶。许多网友表示,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是他们心中最完美的美猴王。在沪上书画家刘亨的大力推荐下,六小龄童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说,作为一个演员,他很幸运能够在这样一个时代活跃,对于中国人来说,孙悟空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人物,他身上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和爱好。“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我对孙悟空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无尽的喜爱和支持。我认为,每一位艺术工作者都有责任去传播、推广这份文化内涵。”他还提到了自己的角色和刘亨所绘猴子的相似之处:“我们都是把猴子这种形象进行了一种‘人格化’,让它变得更加生动、鲜明。”
理解并欣赏美猴王需要接受传统戏曲艺术
六小龄童出生于上海,是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人。他曾经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小时候练功开始,就知道自己要走的是一条艰难不易的道路。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他的祖父章益生曾是一位著名戏剧家,被誉为“赛活猴”,他带领绍兴的一些班社团体前往上海,在老闸大戏院上演,他们以此建立了一座桥梁,将绍兴戏曲艺术带入了上海。这段历史让我们可以看到,从绍兴到上海,再到北京乃至世界各地,这段旅程不是仅仅是个人事业发展,更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对于这一点,六小龄童深有同感:“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并不了解或者不太喜欢戏曲,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情,只是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去欣赏。”他分享了一次在英国牛津大学讲话时的情况,那时台下的学生们听他讲述中国古典剧目时,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当提到他饰演的小猪八戒时,他们立刻热烈讨论起来,“这是因为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了一个角色的魅力和价值的时候,你才会产生共鸣。”
对于未来,他认为,无论是在影视作品还是文学创作中,都应该尊重经典,同时也要有创新意识:“每一次改编都应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和提升,而不是简单地改变原来的内容。我们必须保持敬畏的心态,因为这样的作品才能被更多的人所认可。”
2004年,也就是另一次猴年的开始,当时 六小龄童决定走进学校、社区免费给大家讲解《西游记》的文化含义。这一年也是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有一些媒体报道称中国名牌高校学生喜欢看《西游记》,这让 六 小 量 童 感 到 震 惊 和 忧虑,因此 他 决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纠正这些错误信息。
如今,他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举办过800多场关于《西游记》的讲座,并计划继续增加至1000场以上。“我们的目标是向下一代传递正确的情感教育,让孩子们明白何为真善美,我们不能只为了娱乐而忽略了这一点。”
同时,他也参与了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成为英中文化友好使者、全法中法文化大使等,以推广中华优秀文化,并且影响全球华人的生活。
最后,在谈及对未来的展望时,他强调: “我的角色虽然叫做‘孟婆’(孟婆客),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像孟婆一样,用温暖的心去服务社会,用知识去教育新的一代,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珍惜我们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