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教科研网上,朱祥坤以其对元素测“基因”的专长而闻名。他的工作涉及到给地球中不同物质测定多种元素的同位素,这些信息能够揭示物质的“家族”来源、形成时间和过程。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朱祥坔的研究起始于天体生物学,但随后他转向了地质科学领域。在英国牛津大学时,他参与了一项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并在2002年回国加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从此开始了他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工作。
作为一个坚持基础研究的人士,朱祥坔认为这种类型的工作虽然看似无用,却是许多其他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带领团队进行野外采样,追踪问题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关。在一次野外探险中,他们发现了铅元素标准原子量需要更新,这一数据是基于他们20多年的前期研究成果。
近年来,朱祥坔及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如建立铁钛等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以及研制铁铜锌等多种同位素标准物质数据质量监控标准。这些成果不仅开辟了矿床学新途径,还深化了对复杂矿床成因的认识,为国家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科技支撑。
通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朱祥坔主持了6个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发现,其中包括关于古海洋沉积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研究。这一发现推翻了传统认识,对于理解地球早期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