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邦(1925年1月23日-2018年5月4日),号云鹤,重庆市忠县人,是一位深受世人尊敬的哲学巨匠。他出生在贫农家庭,童年时期便在田野间放牛、割草、栽秧和收割谷物;农闲之余,他勤奋地学习四书五经。在中国哲学史上,他是一位杰出的专家,对易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唐明邦先生曾是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并担任过该校哲学院教授和国学院顾问。
1941年,他进入忠县精忠中学读初中,接着于1944年转至中央大学附中的高中部学习。毕业后,在青木关中学、培风中学和正中中学担任教师。此后,他加入了重庆地下党外围组织——新青社。
1950年春天,唐明邦先生开始了他的新闻工作,在《西南工人日报》担任记者兼编辑。随后,他调往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工作,并于1954年8月以调干生的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深造。在那里,他聆听了冯友兰、张岱年的教诲,并受到了一系列著名教授如任继愈的影响。
1958年,唐明邦先生返回武汉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并主讲中国哲学史等课程。他还为日本和韩国高级留学生讲授易学源流及隋唐道教课程。在他的指导下,一批优秀的研究生成长起来,他们不仅在国内取得显著成绩,而且在国际上也有所建树。
1989年,为了推动周易研究发展,唐明邦先生发起成立了中国周易研究会,并担任首任会长。此外他还是多个学会理事或顾问,如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華民國中國學會理事等,还参与编写多部重要辞典与论著,如《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选读》等。其它社会兼职包括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委员等。
除了这些成就之外,唐明邦先生还与学生们一起探索《周易》的奥秘,最终开创出了珞珈山上的独特周易派。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第三代,即黄黎星、高占全及其弟子们。他们对《周易》的理解被认为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一种现代化阐释。
此外,由于其卓越贡献,无数辞书收录了他的传略,比如美国版的《世界名人录》,以及香港版的《东方之子》,还有其他关于共和国内政界领袖的大型作品。此外,其论著数量众多,其中包括单独撰写或合著近百篇文章,以至于达到了200余篇论文总计约200万字左右,如“21世纪中的 周 易”、“象数与古代科学”、“太极思维方式与管理原则”等,这些都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相关刊物发表过他的文章,其中涉及各种主题,如宗教文化交流历史影响力分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