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湘军勇向前丨在自然风光中探索科研管理的工科博士手写195封情书报国之志

编者按:科学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也要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践行中实现传承。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励引领广大人才开拓创新,红网、时刻新闻在湖南省科协的指导下,遴选了一批有担当、有作为、在科技攻关中勇向前的科技工作者,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展示科技湘军的精气神。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主任设计师李加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株洲报道

山东的独生子为何来到湖南株洲?202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李加强常被问起这个问题。尤其是,他还拿到了北京、成都等地头部企业offer,其妻子也已在海南工作两年。

李加强心中有个梦——航空报国。“最初是航天报国,但随着阅历增加,我认识到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因此选择了航空报国之路。”他说,“我内心有极强家国情怀,要‘立大志’。”

位于株洲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是我国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研究发展基地,与他的博士研究方向高度一致。

“我认定株洲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人生的大舞台,有值得托付一生的事业。”他说。他来株洲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

“人生短短几十年,要做出点事情。”李加强表示。

入职第一年,他就开始协助主持某国家级项目,并负责多个国家级/集团级项目某研究方向技术把关。目前,他正在从事发动机结构强度和增材制造创新设计相关研究项目。

增材制造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金属粉末材料逐层打印零部件技术。电影《十二生肖》中的镜头使用这种技术:“成龙戴白手套摸头像数据直接输入电脑瞬间复制兽首,就是一种增材制造设备。”

航空发动机一个集高温、高压、高转速等多种极端工况最复杂热力机械之一,是飞机的心脏,不仅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更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因制造约束阻碍了创新应用。

相比传统制造法,加减料提供了工具,为实现复杂拓扑优化构建提供空间,却也有挑战:“残余应力对增材结构提出了挑战,这是我们要突破关键难点!”钱总指导下,他结合专业技术进行了残余应力的特点分析,并通过试验与有限元仿真,对影响结构强度进行溯源,最终对增材“熔覆”过程与冷却过程中的应力演化分布开展了深入研究。在轻量化设计验证工作中提供关键支撑。

“找到并且适应这里的一切让我迅速找到了共振频率。”他说,这激励了他追求专业领域探索欲。但让他坚守的是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每隔段时间给她寄信至今已经写达195封。她给予他的理解让他坚定不移:

每次视频通话或阅读你的来信,我看到的是一个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实现抱负、追逐梦想的人。你表现出的乐此不疲让我之前担忧消散,你们选择正确,我支持你!

这就是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主任设计师李加强,在自然风光中探索科研管理,用行动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手写情书故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