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沟豫剧盛宴河南戏曲艺术的丰碑

《于成龙》——山西廉政文化的盛世之作,太原市晋剧院新编历史晋剧

10月30日,北京长安大剧院热演了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新编历史晋剧《于成龙》,这部戏曲作品深受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于成龙》以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人于成龙为素材,以弘扬山西廉政文化为目的。

谢涛作为全国劳模、晋剧表演艺术家,她不仅剃去了长发,还付出了许多努力。为了演好《于成龙》,谢涛需要在“阻剿挡马”的一幕中单腿跪走,这一次就是上百步。她必须反复排练,以保证后面的人马整齐。

9月29日,《于成龙》在太原首演时,镜中的谢涛前额到鬓角的长发已被剃光,剩下的头发被结成为髻盘到头顶,与勾勒的皱纹和花白的眉毛、胡须相得益彰,让美女谢涛变身为“一代廉吏”于成龙。

在演出中,她展现了深厚的唱腔和挥洒自如的表演,再现了当年的风采,把于成龙的一切形态表演得淋漓尽致。那一招一式、一字一板都显现出新角色塑造的创新难度和个性活力。首演两场,每场爆满,每次谢幕,都有戏迷迟迟不肯离去,都想一睹“无雌音”的女老生风采。

对于剃头一事,谢涛说:“这个戏对我来说是一次大挑战,我在用心塑造。对于剃头,我自己倒没觉得多纠结,反而是母亲和儿子最难受。我觉得只要观众喜爱,一切付出都值得!我有决心让这部戏走得更远。”

从艺37年,二度梅花奖、二度白玉兰奖、文华表演奖、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以及全国劳模都是对谢涛多年付出的肯定。她说:“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对晋剧的热爱。”

作为一个国家级表 演艺术家,从小就跟母亲张翠英学唱山西梆子,从11岁进入太原戏剧学校,一直到16岁毕业,然后29岁拿到了第一个梅花奖——中国戏曲界优秀中青年演员的大奖。此后,她不断迎接挑战,并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丁果仙》、《范进中举》、《傅山进京》以及《于成龙》。

尽管名声大振且享誉全国,但她始终不忘农民观众,将每年的节假日用于下乡巡回进行公益活动。在1995年的大年初一起至黄金周期间,即使是在严寒条件下,在凛冽寒风中的高速公路工地连续五场及黄工程工地三场,对待每一次台上台下的每位观众一样认真负责,不敢有一丝懈怠。这份敬业精神赢得了农民们的心,并成为她舞台上的亮丽篇章之一。

除了国内外巡回,也带着自己的剧目走遍世界各地,如2007年11月与2008年4月分别在法国巴黎及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国际城市进行独唱会获得最佳女主角荣誉,使其成为第一位将古老国粹带入世界舞台并获得国际认可的人物。这也是她所追求的事业目标之一: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在全球范围内,让人们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音乐与传统艺术,这种激情驱动着她的创作与表现,是她用生命来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她希望能把这种宝贵资源留给更多人,无论他们来自哪里,只要有兴趣探索或感受这种高雅生活,就可以分享这些经典美好的瞬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