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教科研网上的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率领的团队是世界上望得最远的“科学天团”。他们在北京东城一家网红咖啡馆里,一群人围着笔记本电脑讨论快速射电暴的高时间分辨率探测。作为“大国重器”,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2020年1月11日,FAST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2023年1月12日,由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位居榜首。“从追赶到超越的一次尝试”
脉冲星、中子星、快速射电暴、中性氢宇宙……这些拗口的科学名词,因为FAST的成果连续发布,日益走入大众视野。“好奇心是驱动科研的原动力”,李菂说。他们每天从睁眼就开始思考科学问题,将生活与工作模糊边界。他还常约请团队成员一起到咖啡馆里开展“头脑风暴”。
为了调动大家好奇心,他们去不同的网红咖啡店,每次都是抱着探宝的心情去聚会。在咖啡馆里的交流很轻松,有时候会提出各种想法,然后回去查资料、读文章。一旦豁然开朗,就能写出新的文章。
在2022年9月27日起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天眼观苍穹”互动展项前始终排着长队。像潺潺雨声、像汽船鸣笛、像心脏跳动……参观者在“中国天眼”FAST模型前,通过耳机聆听经过技术处理的来自宇宙深处的声音。“点燃更多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传播科学精神,是一线研究者的莫大快乐。”
他们主要工作就是处理FAST观测到的数据,对这些信号进行细致梳理。此外,他们还喜欢骑自行车在北京城内转,这不仅放松了头脑,也提高了审美水平。在没有目的性的游走中,也往往会有新的想法被激发出来。
也许正因如此,这个团队把极为专业、晦涩的事做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为了便于大众理解,他们将快速射电暴机制转化成音乐,还将相关研究成果以《千里江山图》的风格绘制成图,其中山脉河流形态都来自FAST传回真实数据。
截至目前,FAST已获取10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涉及最活跃领域是快速射电暴。这让这个团队又一次拓展了人类知识边界,并给予了未知带来光明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