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教科研他把化学残留排在餐桌之外

在一片试纸上滴几滴牛奶,仅凭肉眼观察T线颜色变化,就能快速判断牛奶三聚氰胺是否超标。从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到今天,这种检测手段已经在全国普及。但十多年前,这还只是不可能的事。当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沈建忠带领团队研发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产品,第一个通过专家现场评估,解决了当时快速检测匮乏的难题。

沈建忠及其团队是修筑“城墙”的人,他们用科学技术御敌。在食品安全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后,沈建忠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们的工作就像是在大海捞针,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迅速采取措施。

然而,当时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快速检测产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其灵敏度低、稳定性差,大规模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仅制约了检测试剂产业发展,也影响了食品安全。这促使沈建忠决心研究“在大海里捞针”的方法。

经过数百次失败后,他们最终获得可特异性识别三聚氰胺的高性能单克隆抗体,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提供关键材料。他们用10年的时间,使国产检测试剂盒价格下降,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从不到20%提升到80%。

沈建忠始终坚持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第一位,他认为科学家精神体现在日常科学研究中,最核心的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他曾经迷茫过,但父亲的话让他选择专业道路。他开始组建科研队伍,为守护舌尖上的中国打造出了“铜墙铁壁”,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后来者。

今天,他仍然致力于探索使用抗生素之道。他对待学生严格要求,“我所做的一切,要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他也深知这一路走得多么不易,比如1999年山东省鸡肉被日本检出磺胺残留事件,让他更坚定了从事动物源食品安全研究的决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