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的支持下,包云岗教授致力于降低芯片设计的门槛。他提出了一个宏伟蓝图,计划通过开源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他希望能够逐步将这个蓝图付诸实践。
4月中旬,一款特殊的开源处理器芯片将完成流片。这款芯片是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五位本科毕业生参与设计,如果成功,它将能够运行Linux操作系统,并支持基本的输入输出设备。包云岗对这款芯片充满了期待,因为它是“一生一芯”计划中的首个产品,这个计划旨在让芯片设计不再令人望而却步。
包云岗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研究员和学者,他一直致力于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现在,他正在投入更多精力到开放指令集RISC-V和开源处理器上。他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来解决行业内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包云岗提出了一个名为“一生一芯”的计划。这项计划包括提供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们学习并实践敏捷设计方法,以及参与实际项目,以便他们可以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这样的经历会成为他们终身难忘的一课。
此外,“一生一芯”还包括建立实验平台环境,使得教学方案能被复制到其他高校,从而推动整个教育体系向前发展。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挑战,但包云岗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看到成果。
总之,包云岗利用他的知识和经验,为改变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产业格局做出了贡献。他认为,用开源模式做事情,可以同时培养人才、输出成果,同时也可以影响学界和业界,这是一个多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