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特邀专家王典章解读最新国防动态

王典章简介:清末著名的风云人物,原陕西省政府委员。出生于1865年,在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卒于1943年。其字号为幼农,以字行,其人生平事迹充满了历史色彩。

王典章人物简介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是一位深受人们尊敬的历史人物。他在清末时期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布政使署文案、直隶州知县、新宁知县、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等。在这段时间里,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和对民众福祉的关心。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后,王典章被推举为都督,但他选择坚守四川统一,不愿意做都督。这份大局观念赢得了蔡锷先生的赞扬:“威信过人,汉夷悦服。”

1914年,他成为广东高雷道道尹,并领有警卫军五营及一个团的兵权。在他的管理下,所辖11个县政治稳定,民风转变,从而获得康有为先生的大力称赞:“临莅高雷,威惠流闻,我泽如春。”

然而,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王典章因为反对帝制而辞去职务,这是他的一次重大决断。他之后又曾任广东粤海道尹,但最终因病辞职。

1921年,被江苏当道选用,他先后担任厘税督查、赈灾筹划以及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在这些工作中,他严格整顿各局风气,使之更加透明有效。

1932年末,他出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在省府改组期间主动辞去民政厅长只保留省府委员兼赈务会主席职务。四年的时间里,他废寝忘食地投身于救灾工作中,并亲自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使之流传至今。

尽管如此,当抗战初期晋、豫两省难民涌入时,即便七十九岁高龄的他,也不顾个人健康,全力以赴协助救护。他的善举和仁德深受人们敬仰。

教育救国

作为一位重视教育的人物之一,王典章在广东期间关注粤海教育情况,并亲身体验地在西安城区捐资创办《植本小学》。此外,在修史方面,他也积极参与《续修陕西通志稿》的编纂,并作序表达了对于此书价值和重要性的认可。

事变濣旋

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由于他的声望和影响力,被推举前往南京促成解决事件。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功实现这一目标。

收藏行家与文化贡献

除了政治活动外,王典张还是一位收藏家,对唐宋明清古玩字画古籍珍本尤其感兴趣。他收藏了许多名家的作品,如马远《深山虎啸图》,并且出版了一些书籍来展示这些珍贵文物。此外,还有一些由他捐献给国家的手稿,如宋拓《圣教序》等,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创建影楼与文化遗产

最后,与朋友们合资创办了西北地区第一家电影院——“民光电影院”,这是对当时社会进步的一个见证,同时也是他的另一种形式的心血奉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