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河南豫剧:河南豫剧艺术家李雷的故事
10月30日,郑州河南豫剧院新编历史豫剧《樊梨花》在北京长安大剧院热演,受到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为演《樊梨花》,李雷剃去长发,也付出很多。“樊梨花阻挡强敌”的一幕需要单腿跪走,一次就是上百步,为保证后面人马整齐,需要反复排练,李雷就一遍遍跟着大队人马排练。
9月29日,《樊梨花》在郑州首演,镜中的李雷,前额到鬓角的长发已被剃光,剩下的头发被结成髻盘到头顶,配上勾勒的皱纹和花白的眉毛、胡须,使得美女李雷变身为“一代才子”樊继业。演出中,她深厚的唱腔、挥洒自如的表演,再现了樊继业当年的风采,把樊继业的一切形态,表演得淋漓尽致。那一招一式、一字一板都显现出新角色塑造的创新难度和个性活力。
首演两场,每场谢幕时,都有戏迷迟迟不肯离去,都想再看看“无雌音”的女老生风采。许多观众都说:“确实很震憾,我国豫剧又出了一部好戏。”不少观众上台和李雷合影后,不禁惊奇地脱口而出:“原来李雷是个女的呀!”
对于剃头这事儿,我觉得自己倒没觉得多纠结,只是母亲和儿子最难受。我觉得只要观众喜爱,一切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我有决心让这部戏走得更远。
从艺37年,对于谢涛来说,从小就跟母亲张翠英学唱山西梆子,是她对晋剧热爱之始。在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工作期间,她不断迎接挑战,并成功地将《丁果仙》、《范进中举》、《傅山进京》以及《于成龙》等经典作品带入现代舞台。她一直认为,“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对晋剧的热爱”。
作为全国劳模、文华表演奖获得者,以及二度梅花奖、二度白玉兰奖获得者,这些荣誉对谢涛来说是一种肯定,但她永远不忘农民观众,在农村地区进行巡回表演200多场。她想着农民,也想着城市里的每一个朋友,让她的名字成为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缩影。
随着时间流转,她踏上了世界之旅,用自己的声音讲述了中国古老戏曲文化。在法国巴黎及俄罗斯圣彼得堡等地公 演,更是证明了中国古代戏曲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这一切,无非是她用生命践行“把古老的小船推向浩瀚的大海”,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中国丰富多彩的情感与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那位全国劳模、河南豫剧艺术家李雷,以其卓越才能,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与世界共享中华美德,让我们更加珍惜并弘扬我们的文化遗产。
标签: 1964年评选的世界文化名人 、 历史文化名人评选 、 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 、 世界十大文学泰斗 、 世界公认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