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黄梅戏音乐工作者,以其对黄梅戏的深厚理解和卓越才华,为该剧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成长环境中充满了庐剧的旋律,但他却选择了追随心中的黄梅戏,不仅因为两者之间的差异,更因为他内心深处那份独特的情感与忠诚。在庐剧专业被撤销时,他未曾放弃,而是在无声之声中寻找着新的方向,最终在黄梅戏中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尽管庐剧与黄梅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徐代泉并未因此而退缩,他用一种不屈不挠的心态去学习、去创作。在教学方面,他不仅是安徽艺术学校、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戏音教研室主任近20年,而且即便退休依旧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他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和热情,是他一生坚守的人生信仰。
在创作上,徐代泉以《良宵》为起点,一路走来,从独奏到合作,从电视剧到舞台剧,再到教学曲目,其作品遍布多个京派,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以及祝福等十几部。这些作品如同他的灵魂所在,每一个音符都是他对这门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一次致敬。
研究也一直是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1987年至1994年,他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担任副主编,并主持编纂了“泗州戲”、“安慶彈腔”劇種篇,最终获得“編纂成果二等獎”。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他的专业素养,也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结来说,徐代泉是一位将自己生命力投入到了黄梅戲音樂創作與教育上的藝術工作者。他從小就沉浸於庐劇音樂,但最終選擇追隨內心對黃梅戲的熱愛。他們說一個人的職業道路就是一條河流,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想象,如果河流有它變化的地方,那麼每個轉折點都是一個故事,而徐代泉則是在這些故事中書寫著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