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安:藏学的守护者与翻译家的使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名叫谢国安的人物,他是一位现代藏学家,也是翻译家、教育家和文化研究者的多面手。他的名字在藏学界不仅响彻云霄,更是在翻译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出生于四川省甘孜县的谢国安,1887年踏入这个世界。他的一生充满了探索和学习的精神。在年轻时,他逃离家乡,前往拉萨哲蚌寺学习经典,并结识了美国传教士,这次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后来,他前往印度大吉岭,在那里接受了西方教育,并在当地教会学校学习藏文、英文和梵文。这段时间里,谢国安受洗并取名为保罗(Paul),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
随后,他应邀到加尔各答校订《藏文大藏经·甘珠尔》,这一工作对他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辛亥革命之后,他随着驻藏川军返回内地,并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打箭炉师范学校和康定师范学校教授藏文。
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谢国安担任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对待自己的工作持有极高责任感。他不仅自己进行研究,还帮助其他学者,如李安宅等人,为他们提供资料支持。法国的大卫·尼尔夫人、美国的雷兴教授等人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他的帮助和指导。
1946年,与任乃强等共同成立“康藏研究社”,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康区风俗的地理考察文章。此外,他还参与编辑《格萨尔王传》的英译本,该书由法国学者石泰安完成,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之一。
1950年,当国家号召民众参加人民解放军时,尽管已届老迈,但谢国安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最终成为了一名普通士兵。他最终在北京病逝于1966年,那一年他已经79岁高龄,但他的精神依然坚不可摧,其对于知识和文化事业的贡献永远不会磨灭。
标签: 中国学生信息网 、 国学讲座 、 中国国学网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信息网 、 国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