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风韵伴我人生路

:从淄博到太极的征途

1960年,我出生在山东淄博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期的生活条件艰苦,但那份自由与快乐,让我对武术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候,课外作业稀少,我们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去探索和幻想。村里的人们喜欢讲故事,无论是关于鬼神还是武侠,都能让我们心潮澎湃。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武侠的故事,那些大侠豪迈、勇敢无畏,让我梦想着有一天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家乡传统尚武,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透露出对武功高强者的敬仰与羡慕。在耳濡目染中,我逐渐形成了习武的心愿。14岁那年的夏天,一位小伙伴邀请我一起去拜访当地一位著名的老拳师。当时我的心跳得好慢,但老拳师看上去并没有不悦,他问我是否怕吃苦,我坚定地回答说不会。他答应教导我,只要保证不断练习,不半途而废。

老拳师严格要求但又充满柔情,对他的训练,我既害怕又尊敬。在他的指导下,我勤奋学习,每周都会去他家学习新技能,同时在家中反复练习,以免失望。我自幼身体瘦弱,但通过练习体质得到了提升,也因为这项爱好获得了同学们的一种敬畏和避让,这让我感到很重要。

随着社会变革,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参加了高考,并最终考上了中学。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自学基础知识对于未来的重要性。之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是职务升迁还是个人成就,都离不开初学武术带来的意志力和毅力。

1991年夏天,一位旧识介绍给我一个太极拳老师,那是一位洪均生的徒弟,他以其精湛技艺闻名于世。我被他的表现深深吸引,从此开始追寻太极之道。但由于工作繁忙,再加上应酬频繁,使得我的练习受阻,不断有所感慨,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一门艺术。

然而,当看到一些同龄人进步迅速后,我决定重新投入到太极研究与实践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我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了显著提高,不仅动作更加流畅,还能够将招式施展给同学们,看他们惊讶不已。

2005年妻子回归故土,我们全家人再次团聚。此后,由于女儿已经大学毕业,而妻子的事业也有所成就,我们家庭活动时间增多。我加入了市级体育组织,更是我被任命为负责该组织太极项目。这一切都激发了我的进一步学习欲望,以及寻求更高层次指导的渴望,最终在中国武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康戈武老师推荐下,与陈式太极大师陈小旺共同修行,是一段难忘且宝贵的人生旅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