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探秘郑洞国的隐秘世界

郑洞国:抗日战争的英雄将领

郑洞国,字桂庭,汉族,湖南石门人。1903年1月13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郑定琼以种田为业兼做裁缝,母亲陈英教是他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末的一个孩子。

在家中,他从小就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对西学毫无基础,但他勤奋学习,最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这一年,他才14岁,但因家境贫困,只能靠兄长供给读书费。他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不仅表现优秀,还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并被派任教导一团第二营第四连党代表。

1925年2月,他随校军东征。在北伐战争中,他担任国民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营营长,在攻打永定的战斗中,以一营之众缴获敌人人枪各千余,再立战功。同年11月,因功升任国民军第1军3师8团团长,这时他刚满24岁。

1931年夏,石友三再次拥兵叛乱,郑洞国所在的第2师奉命沿平汉路北上,将其全歼于河北定县一带。不久,又被调回准备进攻广东。但未及两月,又被调回正在鄂豫皖苏区与红四方面軍作战的第2师,任独立旅旅长。此后,他历经多场战役,如蒋桂战争、蒋唐战争、讨伐石友三以及1930年的中原大战。

1933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后,再次夺取热河,并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在这紧要关头,为示必死的决心,他脱掉军衣,只着白衬衫提着手枪亲自率领部队冲锋,一时杀声震天,将敌人击退了。至5月中旬,由于伤亡惨重和后援不继,最终节节抵抗后撤。5月31日,《塘沽协定》签订,大江南边失守,使得每个人都痛心不已。

1943年调任驻印新一军军长,率部会同盟軍收复缅北扬威海外;1945年回国历任第三方面軍副司令、东北保安副总司令、代总司令等职;1948年辽沈战役重要时刻脱离阵营建国后致力祖建设与统一事业直至1991年病逝于北京享壽88歲受到两岸共同追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