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饰演的孙悟空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他身上承载了几代人的热爱。作为上海出生的、长大的演员,我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观众把对孙悟空的爱转嫁给了我。所以,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宣传、推广孙悟空身上蕴涵的文化意义。我演的猴,和刘亨画的猴一样,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喜欢,因为都将猴人格化了,呈现渲染了其不畏艰险、明辨是非、聪明机智、疾恶如仇的形象。
理解欣赏美猴王需要接受传统戏曲艺术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但许多人都以为他是浙江绍兴人,其实,他只是祖籍绍兴,而实际是上海出生、上海长大的。“按照外国人的习惯,我应该算上海人,所以对于弘扬海派文化,我是很有责任。”
从绍兴到上海,再走向世界
猴王世家四代人一百年的历史,从绍兴开始发展,最终是在上海发迹。六小龄童家族成员们从石板路走向大上海,从那里又走向北京的大街,小到国际舞台。这不仅仅是我家族努力,也与国家发展和命运紧密相连。“要感谢先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又赶上了好的时代。”
现在有那么多年轻人的心中,都只有一个名字——“孙悟空”。但许多年轻的人不是不喜欢戏曲,而是不懂,不了解。在英国牛津大学讲演时,一群年轻学生对中国戏曲感到好奇,他们问我:“你们喜不喜欢中国戏曲?”然而,当提及我饰演的心中的孙悟空时,他们立刻变得激动起来,大喊:“我们喜欢!”这证明,只要能够让他们认可并支持,我们就完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宣扬和推广我们的文化。
2014年的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我被选为72位代表之一。在西游题材上的文艺创作上,我有很多想法。“艺术上我们当然希望是一百花齐放,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论怎么变,西游文化精髓和它的心灵不能变。”我认为,像孙悟空这样属于中国世界级形象,不多见,因此必须保持敬畏之心。他代表的是一种拼搏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必须在结合经典基础上做一些合理诠释和改编,而不是没有底线地误导。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西游记》,我开始在学校免费讲解孙悟空故事。我发现有些媒体过分地渲染说大学生喜欢看《西游记》这一点,让我感到震惊。这让我决定去校园里讲解拍摄《西游记》的过程,并且教育孩子们关于这个故事背后的道德价值。
学习孙大圣精神走向世界推广西游文化
塑造出的美猴王形象,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也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我被选为英中文化友好使者等多个职位,为各国政要与儿童交流协会担任名誉主席或永远名誉主席……每次访问其他国家,每当有人提起“六小龄童”,他们总会微笑着说:“你知道吗?他还没有来过这里哦。”
为了展览唐僧取经图,在一次偶然机会下,我认识了画家刘亨。他以沪上公认高超画马技巧著称,并专注于画猴作品。他的作品非常符合我的角色特征,使得普通老百姓也能理解其中含义,然后再供内行细究门道。他认为,“两种类型的人文精神通过同样的方式产生无尽的话题和深厚友谊”。
最后,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我们的工作一直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珍视这份宝贵而古老的情感,以及那份充满勇气与智慧的小人物大梦——美猿王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