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许姬传随父亲赴淮安后,跟随祖父居住在杭州。这里,他不仅学习了书本知识,还深入研究昆曲艺术。在杭州的这段时间里,他师从外公徐子静,对昆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初学老生、官生的唱法,并受到了叶怀庭一派的影响,注重四声和用气。许姬传还精通吹笛,有着较高的音乐素养。
1916年冬,他在杭州遇见梅兰芳,这是他开始接触京剧的一大转折点。他曾观摩梅兰芳演出,并对其京剧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他继续发展自己的艺术造诣,不断探索和创新。
1920年至1925年间,许姬传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工作期间,与著名曲家恽兰荪等人交流学习,同时也参与了一些文化活动。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扩展了自己的音乐领域,还结识了一批同行者,如吴昌硕、刘翰怡等人,他们共同进行歌唱比赛,增进了解决。
1931年5月,与陈彦衡合作出版《燕台菊萃第一辑·四郎探母》,这是他对于谭鑫培皮黄唱腔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比如与吴湖帆等书画收藏家交往,以及爱好书画收藏。
1950年代后期,当梅兰芳第二次北上时,许姬传作为他的秘书,在北京护国寺街定居。他为梅兰芳整理并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大量关于昆曲艺术内容。这也是他最为人知晓的一部分成就之一。
1952年的世界和平会议以及随后的莫斯科、列宁格勒演出,让许姬传有机会展示他的专业水平。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治原因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但这一切都未能阻止他继续追求艺术梦想。
1970年代中后期,在寓所举办清唱会,与朋友们一起回忆往事。1979年加入北京昆曲研习社,一直活跃到1983年出版自傳體文集《七十年见闻录》。最后,其遗著《艺坛漫录》199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为人们留下了更多关于昆曲艺术论述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