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黄梅戏的道路上走得如此漫长,最初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邀请到一座小镇参与一个黄梅戏表演。那里,他遇见了那独特而又深刻的情感表达方式,那种让人心动且难以忘怀的声音。他开始沉浸在这音乐中,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自然界中的一缕清风,轻拂过心灵,让他感到无比的宁静与喜悦。
1958年,他凭借着对庐剧音乐的精湛技艺和对黄梅戏音乐创作的热情,被安徽省艺术学院录取。在那里,他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自诩自己对于庐剧深入了解,对它有着无法言说的感情,但当时他的同班同学们纷纷放弃,而他却坚持不懈,决心为庐剧留下自己的印记。
然而,当学校撤销庐剧专业的时候,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虽然一度感到迷茫,但徐代泉最终接受了新的挑战,在没有前辈指引的情况下,独立地学习和研究黄梅戏。这段时间里,由于缺乏系统指导和实践经验,使得他的进步缓慢,但他的毅力和智慧依旧如火如荼。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代泉逐渐掌握了黄梅戏音乐的大致结构,并开始尝试将其融入到教学体系之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点:即使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也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地方。而且,这样的经历也让他更加珍惜每一次接触 黄梅戏的机会,因为那些都是他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如苦于熬人的日子、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与清贫寂寞相伴的人生,但是徐代泉始终保持着对艺术追求的心志。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教学上,都投入百分之百的心血,以期能够把自己的热情传递给更多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观众。
至今65岁高龄的徐代泉仍然活跃在文化舞台上,不仅是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而且还定期举办工作坊,为后来的年轻一代传授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如何通过声音去触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