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黄梅戏的道路上走得如此漫长,最初是因为不得不,而后是因为热爱。从一名庐剧音乐家的身份,他转向了黄梅戏,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他的每一次尝试都充满挑战,因为黄梅戏与庐剧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他记得自己曾经对黄梅戏的熟悉程度和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庐剧,但当时他选择继续追求庐剧艺术。当学校决定撤销庐剧专业,他感到迷惑和失望,却被学校领导说服留校从事教学,以便为庐剧种下“种子”。然而,这个“种子”未能得到成长。
经过三十多年的等待,1993年省艺校才再次招收庐剧班。在这段时间里,徐代泉一直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只好决定转向黄梅戏。他采取了一种笨办法,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学习唱腔课,并且由于他的功夫高超,他比十几岁的孩子们学得还快。最终,他成为编写 黄梅戏教学曲目的主要人选。
为了创作音乐,徐代泉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有时候连续七八天都无法完成一个音符。这是一种坐亦想、走亦想、醒亦梦的情景,一旦作品完成,那份轻松又是难以言喻。他不仅在教学方面有所作为,在创作和研究方面也有着显著成绩。尽管退休,但他依然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着自己的知识和技巧。
总结来说,徐代泉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创作和研究。在教育领域,他既是教师,也是教授;在创作上,他为电视剧和舞台剧谱写了大量音乐;而在研究中,他参与编纂了关于中国戲曲音樂集成中的安徽卷,并获得奖项。此外,还有许多其他作品,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等十几部黄梅戲音樂電視劇音樂(含合作)。如今虽已65岁高龄,但仍旧活跃于文化界,为后世留下了一片栋梁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