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晓晓在自然之声中演绎黄梅戏传统徐代泉的音乐魅力

他在自然的怀抱中,聆听着庐剧的悠扬音符,如同是在黄梅戏的绿水青山间漫步。1958年,他凭借那双精湛的手指,将二胡演奏得如流水般连绵不绝,考入了安徽省艺校。在那里,他沉浸在庐剧音乐中长大,学习了三年,并学会了作曲。他自称对庐剧的情深爱意远超黄梅戏,当时他的同学们一个个选择放弃,而他却坚持不懈,为追求庐剧艺术而努力。

然而,在他即将展现才华的时候,学校突然宣布撤销庐剧专业,那一刻,他以为自己的梦想随风而逝。但是学校领导的话让他心服口服:“我们要为庐剧留下一份希望。”尽管这份种子未能及时发芽,但徐代泉没有放弃。他决定转向黄梅戏,以期早日掌握这一新的领域。面对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他采取了一种笨拙但有效的方法——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最终成为了一位专注于黄梅戏音乐创作的人物。他的每一首歌都蕴含着对传统艺术深厚的情感,对生活细微之处敏锐洞察力的体现。在创作过程中,有时候会陷入一种难以摆脱的状态,但当作品完成并被演员录制后,那种满足与自豪感就像潮汹澎湃一般涌起,让人难以言喻。

徐代泉的一生分成三部分:教学、创作和研究。他不仅在学术界担任重要职务,还致力于为各种地方戏曲谱写音乐,并且参与编纂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至今为止,他已经为60多部教学剧目作过曲,其中包括不同地区的地方戲,如泗州戲、京劇等等。

提到安徽的地道黄梅戏电视剧,无疑会想到那个名字——徐代泉,这位65岁高龄仍然活跃于舞台上的传奇人物。他曾经担任过多年的教研室主任,现在虽然退休,但依然作为客座教授继续传承着这门艺术,为后来的世代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能够窥见到那个充满韵味与情感世界里的古老文化遗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