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代泉 黄梅戏音乐工作者 徐代泉黄梅戏十八相送在自然之美中绽放

他在家乡的庐剧文化中成长,年轻时便展现出了精通二胡的才能。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音乐才华被安徽省艺校录取,在那里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学会了作曲。他对庐剧的热爱远超过黄梅戏,当时他的同学中只有他一人坚持不懈地学习,但学校最终撤销了庐剧专业,让他留校任教,这让他感到困惑和失望。然而,学校领导解释说这是为了为庐剧留下种子。

尽管这个“种子”未能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发芽、开花、结果,徐代泉仍然决定转向黄梅戏。但是,由于庐剧与黄梅戏有着根本上的不同,他不得不采取一种笨拙但有效的手段——跟随黄梅戏表演班学生一起上唱腔课。在老师上课时,他认真记谱,最终成为学院教学曲目的主要作者之一。

从事这项工作既苦又难,因为要学的是大量的戏曲音乐知识,同时也意味着可能面临贫困和孤独。徐代泉投入到创作中,经常陷入写作中的状态,一直写到连音符都写不出来。当完成一部作品后,无论是在演员录音还是亲自听那些唱段,都会深感陶醉。

徐代泉回忆自己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创作和研究。他曾是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不仅在本校教授,还参与编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并获得奖励。此外,他还为60多部教学剧目撰写过音乐,涉及多种不同的京劇風格。此外,他还担任过20余年的安徽艺术学校、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戲音教研室主任,并至今仍担任中国戲曲學院、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