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绘与遥感领域的辉煌成就背后,李德仁院士展现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卓越的教育者。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并列荣誉获得者,也是武汉大学教授,更是在2021年被评为“最美科技工作者”。面对这些荣耀,李德仁以一种深刻而自豪的态度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从1957年踏入大学开始学习测绘,到1963年的毕业工作多年,再到1978年的研究生阶段,他用坚定的步伐不断前行。在1981年完成博士论文之后,他凭借对误差可区分性这一世界测量学难题的突破性解决,为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系统乃至众多先进测绘技术贡献了宝贵智慧。他的“李德仁方法”,即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不仅成为了业界标准,也证明了他勤奋与天赋并存。
然而,在谈及科研创新时,李德仁总是强调两个核心词汇:老师和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致力于培养下一代;作为一个学生,他始终保持着求知欲望和谦逊态度。这两层身份共同铸就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并且塑造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他的学术旅程中,有两位导师——王之卓和阿克曼教授,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王之卓免试录取李德仁为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并推荐他前往德国深造,而阿克曼则赏识并支持他提前完成博士论文回到祖国。此外,他们都灌输给李德仁关于学科融合、人才培养以及站在学科前沿进行探索的心得,这些理念至今仍指导着他的工作方式。
除了尊重、支持学生,以及鼓励他们接触最新技术知识,李德仁还从导师那里学会了一项重要原则,即要让学生参与到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中去。这不仅激发了他们自主性的同时,也促使他们成为行业内真正有实力的专家。而对于自己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优秀人才的事迹,81岁高龄的李德仁依然充满骄傲:“我的最大成就是我的学生。”
正如他的学生朱欣焰教授所说,“像磁铁一样,将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通过无数次接力的努力,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被训练出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这种精神,是科学研究永恒的一部分,它将继续推动人类向前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