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长荣,男,京剧净角。原名尚叔欣。河北南宫县人。尚小云之子。生在老北京宣武门外椿树二条一号的四合院里。当时,尚小云正领着荣春社的科班学生在前门中和戏院演戏,因正在大伏天,家里人便按“大伏”的谐音给孩子取了个奶名叫大福。
深知学艺、成名之难的尚小云,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走他的路,他想把幼子培养成为学问家,不让他学戏。尚长荣6岁时,尚小云在家里办私塾,请了一老学究教他读书。一年后,尚长荣随父亲到了天津,进入燕达小学就读,一年多后,又随父亲回到北京。这时,北京解放。
1950年,已经长成大孩子的尚长荣,在家庭氛围中逐渐被艺术所吸引。他每当父亲带着荣春社演戏,他母亲王蕊芳便会带着他去观看。在他的心灵中,对艺术的种子渐渐发芽。
1951年5月,当还未满10岁的少年见到自己5岁的时候模样重现于自己,便开始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不仅聆听了吴素秋推荐金三爷过去后这两年的花脸行当,而且在青岛拜师陈富瑞学习《草桥关》、《御果园》等花脸戏。此后的几年间,他不断地向李克昌学习铜锤骨子戏《刺王僚》,并从苏连汉那里学会许多花脸经典,如《连环套》、《下河东》等。
1960年代初期,由于其父为支援西北建设而调至陕西省京剧团工作,这位才华横溢的小青年也跟随父母迁往西安。在这里,他与父亲同台演出了《汉明妃》、《梁红玉》等经典剧目,并凭借出色的表演能力迅速崭露头角,被调入陕西省京剧团参与新编传奇剧《山河泪》的制作,并饰演主角熊廷弼。
1960年代末期,由于对自身技艺的一种追求和渴望,以及崇敬那些业界巨匠,如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等人的风范和技艺,大约是在此期间或稍晚时期,有一次拜访侯喜瑞老师,将其视为终身师傅之一,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止他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物刻画和表演艺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他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京剧净角,以其独特的声音和精湛的手法,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