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湘军勇向前丨扎根株洲航空报国手写195封情书的工科博士在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上讲述自然界的故事

编者按:科学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也要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践行中实现传承。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励引领广大人才开拓创新,红网、时刻新闻在湖南省科协的指导下,遴选了一批有担当、有作为、在科技攻关中勇向前的科技工作者,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展示科技湘军的精气神。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主任设计师李加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株洲报道

山东的独生子为何来到湖南株洲?202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李加强常被问起这个问题。尤其是,来株洲前,他还拿到了北京、成都等地的航天航空领域头部企业offer,其妻子也已在海南工作两年。

李加强心中有个梦,是航空报国。“最初是航天报国,他选择了工程力学专业,但随着阅历增加,他认识到航空发动机重要性,因此博士毕业时选择了航空报国之路。”李加强说,“他身处山东沂蒙老区长大的他,有着极强家国情怀,要‘立大志’ ‘入主流’ ‘上大舞台’ ‘干大事业’。”

位于株洲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动研所)是我国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传动系统研究发展基地,与他的博士研究方向高度一致。

“选择株洲,我有着‘来了就能干、干了就能行’信心。”李加强说,“他认定株洲是一个可以实现自我人生的大舞台,有值得托付一生的事业。”股东的人才政策也让他安心。他来株州得到了妻子和父母全力的支持。

“人生短短几十年,一定要做出点事情。”李加強說。

在中国航发动研所里,他遇到了工作上的领路人——师傅钱总。“复杂问题简单化,从问题中寻找问题”,就是钱总传授给他的“真经”。通过钱总帮助,在完成由学生转变为科研工作者角色转变,并形成由专注于学术前沿转变为注重工程需求工作理念,以及由参与项目成长为独立主持项目能力。

入职第一年,就开始协助主持某国家级项目,并负责多个国家级/集团级项目某研究方向技术把关。

目前,他正从事发动机结构强度和增材制造创新设计相关研究。增材制造,又叫做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基础,以金属粉末材料等材料逐层打印构造零部件技术。

电影《十二生肖》中的镜头例证:成龙戴着三维扫描功能白手套摸过古代兽首数据直接输入电脑内瞬间复制出兽首,那种设备就是增材制造设备,用的是增材制造技术。相比传统制造工艺,加料制作提供了高性能产品设计空间,对拓扑优化创新的应用颠覆了旧日观念,让飞行器更轻更快,更安全,这使许多国家望而却步,不敢轻易尝试。而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新工具去挑战它!

然而,加料制作也有难题。“航空零件环境恶劣载荷极端,对结构性能提出了挑战,这就是我们要突破关键难点!”他表示。

结合攻读博士期间专业技术,他进行残余应力的特性分析并对影响结构性能进行溯源。他用有限元仿真与实验同时验证方法,将其应用于减少10%重量的一些零件。此举显示了这位工程师不仅对理论深入理解,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飞行器更加轻便、高效。这也是为什么当今世界如此看好这一行业,因为每一次飞越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每一次成功都是历史性的胜利。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不断探索,无尽追求,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站在时代最前沿,为人类带来更多惊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