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英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程派精彩亮相

严凤英,黄梅戏的传奇艺术家,在1930年出生于安徽桐城的一个普通家庭。童年的她被命名为鸿六儿,但在成长过程中,她的艺名逐渐由黛峰变成了凤英。在12岁时,她开始学习黄梅戏,师从桐城人严云高,并很快在业余班社里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对女演员的态度和家庭观念限制,她不得不离家出走,改艺名为凤英,以红桐城、怀宁两县作为她的表演舞台。

1946年,凤英来到安庆市,在“草屋”剧场(群乐剧场)登台亮相,以《小辞店》、《游春》这两部作品大获成功,每晚都有三处剧场排队等待她上演。然而,这样的盛誉也带来了灾祸,为避免更多麻烦,凤英选择离开安庆,一段时间内脱离了黄梅戏。

1951年,她重返安庆舞台,在“群乐剧场”(后更名为“胜利剧场”)继续她的表演生涯。在1952年的上海巡回期间,她以《打猪草》、《蓝桥会》和现代戏《柳树井》的角色深受观众喜爱,被誉为一位技艺精湛的艺术家。随后,她被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并在1954年的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并获得了一等奖。

接下来的13年间,即1966年之前,凤英共主持了50多个不同规模的小品,如《天仙配》、《女驸马》、《红色宣传员》、《刘三姐》、《牛郎织女》以及《党的女儿》,特别是在《天仙配》和《女驸马》的七仙女与冯素贞形象塑造中展现出了其独特之处。她主演的这些作品还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其中,《天仙配》的荣获文化部“金质奖章”。

严风英以其唱腔既有沙甜又委婉动听,同时融合京剧、越剧、评话、民歌等多种唱腔风格,使得自己的声音更加丰富多彩,被尊称为“严派”,影响力远播。此外,她还是全国人民协商会议委员、全国妇联委员、中国文工委委员及中国戲劇協會理事,并曾荣获各类奖项及称号。

尽管如此,一些人将她指责成为“文艺黑线人物”,并且诬蔑她是潜伏特务,最终遭到了批斗直至去世。在1978年,当局正式平反昭雪并举行骨灰安放仪式,为这一时代伟大的艺术家的历史定性提供了正义答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