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历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名字与一块璀璨的玉器——和氏璧紧密相连。春秋时期,卞和是一名楚国人,也被称为荆人或和氏。他以发现这块宝玉而闻名遐迩,但他的故事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据传说,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璞玉,并两次将其献给楚王。但每次都被误认为是石头,最终他因欺君之罪遭到了残酷的惩罚,被砍去双脚。在这样的痛苦中,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着那块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最终命令工匠剖雕出此物,结果揭示出了宝贵的白色宝玉,这便成为了“和氏之璧”。
这块珍贵的玉器随后流转到了赵国,再被秦国所得。在战国时期,“和氏璧”的价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成为了国家间交换城池的象征。而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一段著名的典故,即“十五座城换一颗珠”中的“价值连城”。
《史记》中记载:“和氏璧,是天下共传宝物。”它历经数百年,不断地易主,每一次更替都伴随着权力的争夺与鲜血洗礼。秦始皇甚至命宰相李斯撰写文字刻于其上,以增强其神圣感。但是,这个稀世珍宝却在唐朝消失无踪,从此再无消息。
至今为止,“何种宝石”组成了这一杰作仍旧是个谜题,有学者推论可能是白玉、独山玉、蓝田玉等多种材料,但真正答案依然悬而未解。这不仅代表了皇权的一种象征,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极致。而对于卞和本人,其高洁的人格,以及鉴定真伪技艺留给后世的是一种精神遗产。他被尊为“白玉祖师”,奉为“白玉真人”,他的名字与时间同样飞扬,与业绩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