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将叫卞和,他以发现和氏璧而闻名。据说他在荆山找到一块璞玉,但当他两次献给楚王时,都被误认为是石头,最终因欺君之罪被惩罚。后来,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令工匠剖雕璞玉,结果发现的是宝玉,从此这块宝玉被称为“和氏之璧”。
这个故事传到了战国后期,“和氏璧”又一次成为争夺的焦点。这次,它成了赵惠文王与秦昭王之间的交易对象。秦昭王甚至愿意以十五座城换取这块珍贵的物品,这样的故事流传至今,被称作“价值连城”的典故。
《史记》中记载:“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历经多个朝代,每当它易主,都伴随着权力的更迭与血腥斗争。在唐朝,这份珍贵的遗产突然消失了,却留下无数关于它真正身份的猜测。
尽管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可能是白玉、独山玉或其他种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极其罕见且色彩斑斓。此外,它还代表了皇家的象征性地位。但最终,它并未能够让任何一个帝王实现永恒不朽,只留给我们卞和求真务实、高贵精神以及对宝石鉴定的卓越技艺。他因而被尊为“白玉祖师”,奉为“白玉真人”。
在古代文化中,“真人”指的是那些超脱尘世的人,他们的心灵与自然相通,与时代同行但又独立于时代之外。卞和虽逝去已久,但他的美名与时代同行,其伟业与时代俱进,如同那块神秘的地球上的瑰宝,将永远悬浮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吸引着人们探索其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