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因其卓越的玉石鉴定技艺,被后世尊称为“白玉祖师”、“白玉真人”。他以发现并献给楚王的璞玉著称,其中包括两次被误认为是石头而遭受欺君之罪。然而,楚文王即位后,对璞玉进行了精心剖雕,揭示出其中宝贵的价值。
和氏璧随后传到了赵国,再转手到秦国。在战国时期公元前283年,它再次成为交换对象,当时赵惠文王拒绝秦昭王以十五座城换取这块宝物,而蔺相如则因为完璧归赵而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人物。
《史记》中提到:“和氏璧,是天下共传宝也”,它在历朝历代都引起了无数君主的垂涎欲滴,但每一次易主都伴随着血腥与残杀。直至五代后的唐朝,这种稀世珍宝突然消失,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关于和氏璧究竟是什么材料,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白玉、独山玉、蓝田玉等,但最终未有定论。尽管如此,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极其稀有的宝物色彩绚丽,并且代表了皇权。但它既不能让封建帝王“受命于天”,也不能使封建社会“即寿永昌”,真正留给世人的却是卞和求真的务实精神及高超技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