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春秋时期的荆人,以和氏璧闻名。据传,他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璞玉,两次献给楚王,却被误认为是石头,因而遭受了残酷的惩罚。当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着那块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这段历史让工匠们剖雕出一片宝玉,被誉为“和氏之璧”。这个宝物随后流转至赵国,再到秦国,最终因为其价值而成为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
《史记》中提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历经数百年的更迭,它曾被多位皇帝垂涎,但最终在唐朝失去了踪迹。关于它究竟是什么种类的宝玉,有多种说法,从白玉、独山玉到玛瑙等,都有不同的解释。但无论如何,这个故事背后的卞和,是一位追求真理、技艺高超的人。他因鉴定珠宝而受到尊敬,被誉为“白玉祖师”,他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和氏璧”已经消失千年,但它留下的痕迹依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