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和,春秋时期的荆人,以发现和氏璧而闻名。据传,他在荆山挖掘出一块璞玉,但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最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后来,楚文王即位,得知真相后,对卞和进行了平反,并令工匠剖雕璞玉,揭示其为宝玉,从此称之为“和氏之璧”。
这块宝玉随后流转至赵国,再次落入秦国手中。在战国时期,“和氏璧”的价值已不仅仅是一种物品,它成为了权力与尊荣的象征。公元前283年,“和氏璧”被赵惠文王所得,这一事件激发了秦昭王对它的强烈渴望,最终演化出了著名的“十五城换一璧”的故事。
《史记》中提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它在历代帝王心中的地位无比。而关于它究竟是什么材质,也引起了无数猜测,有说是白玉、独山玉等,但最终都无法确认。这份失踪千年的谜团,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历史长河中,一件物品能否真正代表着权力的象征?
卞和的事迹让他成为了一代传奇,被尊称为“白玉祖师”,他的精神与技艺影响深远。他虽然生活在遥远古代,但他的名字依然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是对真诚与卓越的一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