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化学残留藏在餐桌之外淮南市教育科研网却将知识的光芒铺展开来

在一片试纸上滴几滴牛奶,仅凭肉眼观察T线颜色变化,就能快速判断牛奶三聚氰胺含量是否超标。这种检测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普及,但十多年前,这还只是科研梦想。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让中国乳业发展受到了“急刹车”。沈建忠院士带领团队研发出快速检测产品,通过专家现场评估,为解决当时的检测难题提供了关键技术。相关产品开始向全国推广。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御敌“城墙”,沈建忠及其团队是修筑者。在动物源食品安全领域,他们取得了显著成就。近日,沈建忠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面对极低残留量的化学物质,如兽药、霉菌毒素和非法添加物,我们仿佛在大海捞针。一线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人员无法频繁使用大型设备,因此需要便宜且方便使用的检测试剂盒。在2000年初,我国依赖进口检测试剂盒,而国产产品数量稀少且性能不足。这不仅影响了产业发展,也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人也是人,其命同样重要。当时的现状激发了沈建忠研究新方法的决心。他带领团队研究制备特异性抗体,这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奠定基础。

经过10年的努力,国产检测试剂盒价格下降至数千元,市场占有率从20%提升到80%。学生刘明刚回忆:“老师要求我们做最前沿的研究,不断追求世界顶尖水平,同时服务社会需求。”

1980年17岁的沈建忠离开风景如画家乡——浙江桐乡市来到北京农业大学学习。“我喜欢医学,最终选择这里学兽医。”他回忆道。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读研,并走上了科研道路。

90年代初,一些科研人员转行经商,而沈建忠也尝试小规模经营。不过,他最终听从父亲劝告坚持专业热爱,因为“赚钱不是坏事,但更希望你在自己的专业上有出息”。

为了不耽误授课工作,他成了“空中飞人”。现在他的朋友们已成为成功商人,但他丝毫没有后悔。在培养出来的一批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他认为当老师可以像桃李满天下般满足精神,是任何物质成就都无法比拟的。

探索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一直是他的目标之一。在90年代初,一次出口日本鸡肉被发现磺胺残留引发国际争议,使他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动物源食品安全研究。此后,他领导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半抗原设计理论、建立资源库,以及迅速检查ELISA试剂盒等创新产品。

近年来,对抗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吸引着他的注意力。“如果不遏制抗菌药用,加之2050年因此导致死亡将超过癌症,”他的学生凌卓人说,“我们必须继续深入了解其产生机制、传播规律以及危害。”

未来的计划中,沈建863将继续致力于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以确保每个人的餐桌更丰富,更安全。(王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