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放,字光武,河北沧州人。早年学习私塾知识,并从叔父德泰、姑丈陈玉山处学习秘宗拳械。后投身于形意拳和八卦掌的研究,师从张占魁和汤士林。在津浦铁路局任职期间,他开始教授武术,并在江苏省第十中学执教。1928年,与李芳辰、徐静仁等先生共同创办尚武进德会,不仅传播武技,还致力于编撰《尚武丛书》。他主张“国术强身,以技击敌”,深研拳论,并曾受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主编《国术丛刊》。
抗战期间,他前往皖南任教多年,为挖掘整理并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瑰宝而努力。他晚年定居上海虹口区多伦路原张之江寓所,将精力集中在整理遗文和编述新作上,即便双目失明仍通过口述手划指导后学。一生精通文与武,有著作28部,其中1963年的《八卦掌》再版发行已达百万册,对八卦掌的总结整理与广泛传播产生了重大影响。
姜容樵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武学家,也是一位爱国志坚的人。他曾多次投稿至爱国刊物,如《求是月刊》,鼓气民众抵御外患。在解放后,他继续担任著述和授拳工作,被誉为“为国家图书馆收藏”、“为国内外流传海内外”的贡献者之一,其作品如《写真秘宗拳》、《写真形意母拳》、《形意杂式捶八式拳合刊》等对中国古代 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他的谆谆教诲,如“业成本于德,德高者志必正”,深受世人敬仰。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以及对民族尊严维护的不懈努力,是一位真正的大中华民族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