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www.tiexue.net权威解读

王典章简介:清末学者与政治家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历史人物。他的父亲益农公曾在辛亥革命后创办义塾,培养了他对教育的热爱。

早年学习

王典章自小聪明好学,从16岁时中秀才开始,他受到刘古愚和柏子俊等著名学者的教导。这些老师不仅教授了他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影响了他的思想和价值观。

仕途经历

王典章曾任四川布政使署文案、直隶州知县、新宁知县、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负责人,并参与驻藏大臣筹备粮饷工作。在“保路运动”期间,他拒绝当选都督,以维护四川统一,为此被赞誉为威信过人,汉夷悦服的人物。

之后,他担任广东高雷道道尹,同时领警卫军五营和一个团的兵权。他以其卓越的治理能力整肃吏风,除暴安良,使得所辖11个县政通人和。康有为曾称赞他临莅高雷之时,“威惠流闻,我泽如春”。

抗战救民

在抗日战争初期,当时正值年饿过后关中的哀鸿遍野局面下,库藏空虚无法进行赈济工作时,王典章主动辞去民政厅长职务,只保留省府委员兼赈务会主席职务,全力投身于救灾工作。他前往上海募集巨款,在关中各县设立粥厂,不仅挽救了无数生命,也展现了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文学贡献

除了政治事业外,王典章还是一位诗人的代表作《安隐庐诗存》至今仍被推崇,其中包括李稼门、杨仲珊等老诗人的作品校刻版。此外,他还出版了自己的文集《思过斋文集》,并积极传承恩师刘光贲和柏景伟先生的事迹,将他们的学术思想推广至国内外。

教育遗产

在西安城区陈家巷创建植本小学,这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一份重要贡献。这所学校不仅提供给当地儿童基本教育资源,而且也成为后来的前卫小学,其存在至今依然坚守着王公初衷——树立成德达士之基,为国家兴旺发达做出贡献。

修史志愿者

对于地方志修定问题,上世纪30年代,当《续修陕西通志稿》编订完成付梓时,与省通志馆长及省主席分别撰写序言。他的序言详述秦志及通志之历史,对此编纂过程表示高度评价,并予以肯定,即使现在看来,也足以与通志并垂后世!

传承师说

作为尊师重道的人物之一,他非常尊重自己的恩师刘光贲(字古愚)和柏景伟(字子俊)。两人都是文化巨子,而刘、柏去世后,王典张亲自组织编辑出了两位恩师的大型文集,让他们的事迹得以流传久远。而康有为甚至专门为这套全集撰写序言,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其对乃师情感以及对儒家的虔诚敬仰。不论是收藏古玩书画还是支持电影艺术,都体现出他那独特而强烈的情感与行动精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