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海峡两岸研究专家

王典章简介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原陕西省政府委员。王典章是一位在清末民初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工作者,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教育救国、修史事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早年接受深厚的儒学教育,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两位著名学者。王典章不仅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还具备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曾任多个官职,其中包括布政使署文案、知县、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长、新宁知府兼兵备道等。在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时,他坚持四川统一,不愿做都督,这表明他对国家大局有着超越个人利益的考虑。

1914年至1917年间,王典章先后担任广东高雷道道尹和粤海道尹,在任期间,他整肃吏风,除暴安良,使得所辖11县政通人和。1921年,被江苏当道选用,为赈灾工作奔波,并成功筹办赈灾措施。此外,他还主管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对内部弊端进行了彻底改革。

1932年末,王典章出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抗战初期,由于关中的严重饥荒与疫病流行,他积极参与救济工作,并亲自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使其流传至今。尽管身体力行,但仍不断关注抗战情况及庄稼长势。这份为百姓苦难而发出的悲悯之心,是他的一生中最显著的人性光辉之一。

除了政治生涯之外,王典章还是一位热心教育者的代表人物。他在广东视察粤海教育的情况,并在西安创办了《植本小学》,并捐资扩建讲堂宿舍图书馆,此举对于当地儿童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还尊师重道,对恩师刘光贲(字古愚)、柏景伟(字子俊)先生保持终身敬仰,并为他们编印了全集,以此来传承他们的学术思想。

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王典章也颇有作为。他关心地方志修定,与省通志馆长合作,为《续修陕西通志稿》编纂作序,其序言详述秦代至清代各朝历次通志编纂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从而为后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此外,在收藏界中,他是《西京金石书画学会》的会员,对唐宋明清古玩字画尤为喜爱,有许多珍贵文物被捐献给国家。

最后要提到的,是他的电影事业。在民国时期,与于右任先生祖父于孝先生及夫人高仲林合资兴办了西北首家电影院——“民光电影院”,这是中国影坛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不仅反映了他的开拓精神,也是他对新时代文化交流方式探索的一种尝试。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政治、教育还是文化艺术方面,都能看出这位晚清时期知识分子的卓越成就与无私奉献精神。他的名字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标签,即使逝世已久,但他的影响依然存在,让后人铭记这一段历史篇幅中的英雄形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