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深度国际视野的权威探索者

王典章简介:清末学者与政治家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是一位深具文化底蕴和政治智慧的学者与政治家。其父益农公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当地设立义塾,培养了王典章等多位人才。

早年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两位学者,后来又曾受业于李稼门、杨仲珊等人。王典章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在历史上被评为“风云人物”。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时,王典章以大局为重,不愿做都督,而是坚持四川统一。蔡锷赞扬他“威信过人,汉夷悦服”。1914年,他任广东高雷道道尹期间,对地方治理有着显著成效,被誉为“临莅高雷,威惠流闻,我泽如春”。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王典章力劝阻,但未被听从。他后来辞去职务,以示抗议。在1921年江苏当道选用之初,他先后担任了厘税督查、赈灾筹备及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等职务。

1932年末至1937年的五六年间,他历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省府改组时主动辞去民政厅长职务,只保留省府委员兼赈务会主席职务,为救济灾民奔波不息。在抗战初期,他继续投身到救援工作中,当时正值晋、豫两省难民涌入西安的情况下,其慈悲心肠和实际行动赢得人们普遍尊敬。

1943年8月10日,即在病逝前几天,吴宓先生曾撰写挽联:“以学术入;明体达用,因时利民。犹得见神州二千载前辈良吏之规模。公胡遽仙游,忍令仪型永坠?”这份挽联不仅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评价,也展示了他的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除了政治事迹外,王典章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关注教育问题,在广东期间视察粤海教育情况,并亲自捐资创办《植本小学》,促进儿童接受基本教育。此外,他还关心地方志修定,对《续修陕西通志稿》编纂付梓表示支持,并作序推荐。

晚年的生活中,加强收藏行家的习惯,使他的藏品成为文化宝库之一,其中包括唐宋明清古玩字画以及珍贵文物,如马远《深山虎啸图》一轴,以及宋拓《圣教序》一册等。此外,他还与于右任先生共同创办了西北第一影楼——“民光电影院”,推动了电影艺术在西北地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从文学到政治,从教育到收藏,再到电影行业,都能看到这个时代的人物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智慧和才华影响着周围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想要记住并传承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未来,无论是面向内心还是面向世界,这样的精神都将激励着每一个追求非凡梦想的人们不断前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