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

王典章简介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原陕西省政府委员。王典章是一位在清末民初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工作者。

早年事业

王典章自16岁中秀才后,曾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在学习期间,他展现出了敏慧的性格和对学问的渴望。1904年入四川任布政使署文案,并迅速晋升为直隶州知县。随后,他历任新宁知县、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等职务,在各地担任过多种行政管理工作。

1911年的“保路运动”中,王典章以大局为重,不愿做都督,而是坚持四川统一,为此他受到蔡锷先生的赞扬:“威信过人,汉夷悦服。”之后,他又被推举为广东高雷道道尹,同时领警卫军五营和一个团的兵权。他在当地整肃吏风除暴安良,被誉为“临莅高雷,威惠流闻,我泽如春。”

抗袁世凯复辟

1915年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时,王典章即电告袁世凯反对其计划,并表示国基未稳,“水汗频仍”,盗贼充斥。他认为这样的情况将导致变端,因此劝阻 袁世凯,但最终没有得到回应。出于愤慨,王辞去了所有职务,以此作为对抗袁氏复辟态度的一种表达。

赈灾救民

1921年,由江苏当道选用后,他先督查厘税,再筹办赈灾工作,然后负责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在他的努力下,使所属各局风清弊绝,对地方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晚期事迹

1932年末至1937年前后,他担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省内主持救济工作。在三年时间里,他废寝忘食,但仍不忘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使之流传至今。当时正值抗战初期,大量难民涌入晋、豫两省,当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病体已经消瘦,但他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以及庄稼长势,每次探视者都感动不已。

个人著作与修史贡献

公有《安隐庐诗存》、《思过斋文集》等著作,其中《安隐庐诗存》由余冠英题封面,有钱钟书作序,是文学界的盛誉。而对于修史方面,也表现出了深厚的功夫,如参与编纂《续修陕西通志稿》,并分别撰写序言,为这部历史文献增添了更多价值。

社会活动与教育成就

在教育方面,《植本小学》的创立是他留给我们宝贵遗产之一。这所小学至今还在运行,是当时学校建设的一个成功范例。此外,还有其他多项社会活动,如参与西北第一影楼创建及捐资兴办电影院等,都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责任心。

收藏艺术品与文化保护

作为一名收藏家,与书法大家身份相结合,其专著中的墨宝展示了绢秀流畅的大方美观。在西安众多旅游景点及寺庙使用其字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其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去世记念

1943年8月17日,即75岁那一年,因健康原因逝世,其生平事迹也随之成为了一段传奇故事,被人们铭记和尊敬。此外,由于其子孙捐献珍贵文物给国家,一些作品得以保存并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时代人物及其卓越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