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恢(1182-1268),字宏父,一字道夫,号宏斋,出生于宋建昌南城(今江西境内)的书香门第。其父包扬、伯父包约、叔父包逊均曾求学于陆九渊和朱熹的学府。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之学。在家中的私塾中,他不仅教授弟子们《大学》的要义,还以雄辩力气十足地阐释孟子的思想,使得众多学生对他感到敬佩,而他的父亲也对此赞誉有加。
在科举考试中,他顺利考取了进士的称号,并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他先后担任金溪、光泽主簿、建宁府学教授以及宗正寺主簿等职务。在这些职位上,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不断清除迷信力量,如妖僧等,从而维护社会秩序并获得民众的尊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升迁为沿海制置司干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高级官员,在这段期间内,他不断破除迷信和腐败行为,为百姓减轻负担。此外,在平江府知府兼发运使期间,因其公正无私,被提升为刑部尚书,此时他已经是端明殿学士和签书枢密院事之一。
咸淳二年五月,当时已年近八十岁的包恢因病去世,其遗体被赠予少保谥号“文肃”,并送去银绢五百资助其丧事。他的诗作虽然散佚,但在清代四库馆臣辑录成《敝帚稿略》,至今仍有传颂之声。
标签: 世界十大宗教人物 、 8个古代文人的资料 、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 、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由来 、 震惊世界的千古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