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最新24小时消息王典章通报重要动态

王典章简介:清末著名风云人物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原陕西省政府委员。其生平事迹与时俱进,涉足教育、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早年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两位学者,并曾监生授例,为后选训导。因赈济有方,被知县保举,分省补用。在四川任职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情况,对地方治理有所贡献。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后,王典章被推为都督,但他以大局为重,不接受此职,而任宁远知府兼兵备道。1914年在广东担任高雷道道尹期间,他整肃吏风除暴安良,在11县政通人和。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组织筹安会时,王典章劝阻但未被采纳,因此辞去职务。他之后又曾任广东粤海道尹及沪宁、沪杭铁路税务总局总办,在各地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1921年至1932年的十余年间,他历经江苏当道选用、厘税筹办赈灾等工作,并在抗战初期主动辞去民政厅长一职,全力以赴救灾工作。在病中仍关心抗战和庄稼长势的变化,是一位对国家大事始终保持高度关注的人物。

著作方面,《安隐庐诗存》、《思过斋文集》等作品流传至今,其中《安隐庐诗存》由文坛泰斗余冠英题封面,其序言由钱钟书撰写,与吴宓的赞誉共同见证了他的文学地位与影响力。此外,他还亲自校刻李稼门、杨仲珊等人的老诗文集,使之得以流传后世。

教育救国是王典章先生的一项重要贡献之一。他捐资创办植本小学并提供图书,这所学校至今仍然存在,其目的是培养更多具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这不仅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对于国家兴衰与人才培养的深切认识。

修史也是公的事业之一,当《续修陕西通志稿》编定付梓时,他分别为之作序,从秦志到通志历史频记其编修之不易,这些都表明了他的历史意识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西安事变爆发后,由于公众呼声推举社会名士奔走促成解决问题,王典章也参与其中,以示支持。此外,对师恩的感激与尊敬一直是公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恩师刘光贲(字古愚)、柏景伟(字子俊)逝世后,他依然致力于编辑出版他们留下的学术遗产,如《烟霞全集》、《沣西草堂文集》,使得这两位巨子的学术思想得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

收藏行家身份下,最让人称奇的是其珍贵文物收藏,如马远《深山虎啸图》,宋拓《圣教序》,以及唐伯虎、何应琚、高启等人的墨宝。这批珍品最终捐献给国家,是一次重大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一部分。而作为电影院创建者之一,与于右任先生祖父及夫人合资创办民光电影院,更是记录了一段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一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