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典章简介:清末学者与政治家
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原陕西省政府委员。其生平事迹与著作对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影响。
早年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后曾任布政使署文案、直隶州知县等职。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运动”,王典章不愿做都督,而是坚持四川统一,并在宁远知府兼兵备道期间整肃吏风,除暴安良。
1914年任广东高雷道道尹,同时领警卫军五营,其政绩显著,被誉为“威信过人”。1916年任广东粤海道尹,1921年辞职后,再次担任江苏当道选用之职务,为赈灾工作奔波至深夜。
1932年末,他成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抗战初期时期积极参与救济工作,最终因健康原因辞去民政厅长职务,但仍致力于赈灾事业。1943年逝世前夕,他对抗战情况及庄稼长势皆有所关心,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文化教育家。
他的文学作品包括《安隐庐诗存》、《思过斋文集》,其中《安隐庐诗存》在公开发表时受到余冠英、钱钟书的赞赏。在校刻杨仲珊诗文集等行世,使其流传至今。他还亲自捐资创办了西安市第一所小学——植本小学,对当地儿童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王典章重视修史,对《续修陕西通志稿》的编纂给予支持,并撰写序言。此外,他还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电影院——民光电影院的创始人之一,与于右任先生共同投入资金兴办该影院。他的收藏品中有许多珍贵文献和艺术品,如唐伯虎等人的作品,这些都显示了他对于文化传承的热情与责任感。
标签: 世界公认的思想家排名 、 中国最厉害的100个人 、 中国名人排行榜100名 、 世界十大文学巨匠 、 中国十大伟人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