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德仁院士的学术生涯中,有两位导师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是他的硕士生导师,中国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之卓。王之卓不仅免试录取李德仁做自己的研究生,还鼓励他前往德国深造。在德国,另一位重要的导师阿克曼教授赏识并支持了李德仁。他不仅提倡学生应该自主学习和发现天赋,而且鼓励他们直接参与到前沿科技研究中来。阿克曼认为,每个技术细节都值得钻研,而学生们往往比老一辈科学家更具创新力,因为他们站在新的技术分支的最前线。
正是这两位伟大的导师,让李德仁学会了如何将学科研究推向深部,并且不断地进行交叉融合。此外,他们还教会了他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道理:作为老师,要不断地从学生那里学习,与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作为学生,则要勇于挑战,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这两位导师,李德仁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他回忆说:“王之卓教授有一句名言‘学科研究要在向深部发展的同时,相互碰撞,交叉融合’,这句话让我铭记一生。而阿克曼教授则告诫我,无论多么高级别的地位,都不能忽视每一个技术细节,更不能忽视年轻人的潜力。”
除了尊重和支持,他从两位导师身上也学会了一条宝贵的人生智慧,那就是“做学问要做到学科前沿去”。这是他在追求科学真理时坚持不懈的一贯原则,也是他培养出那么多优秀博士生的关键所在。在他的心目中,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应该像一块磁铁,将自己团结起来,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随着时间流逝,李德仁院士已经培养出了数百名博士毕业生,其中很多人都成为了杰出的教授或领导者。这一切都是由他的无私奉献、严谨治学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投入所带来的成果。他总是在寻找新鲜血液,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创造更多惊喜,同时也让这些年轻人明白,即使面对最复杂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方案,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迈进。
标签: 10大文豪 、 世界公认千年十大思想家 、 中国古代名人榜 、 古今文化名人素材积累 、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