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有一位名叫伯牙的人,他不仅是一位上大夫,也是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他的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却被后人铭记千古。在古籍中,最早见于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的关于伯牙抚琴的故事。
经过考证,原来伯牙本姓伯,而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杜撰出来的。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而乡民们以子期为荣,将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流传至今。这句话中的“遇”和“俞”读音相同,都有去声,因此人们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并将其误传为真实事件。而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时,就把这个错误进一步固定下来,以《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于其中。
由于《警世通言》的影响力巨大,这个名字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了,即使是在当时苏州人的耳边里也会听到这样的称呼。但笔者注意到,在那些更为原始的文献如《列子》、《荀子》、《史书》以及各种琴操等书中,他们一直称他为“伯牙”。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内,不同的人对一个人物的称呼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反映了语言和文化之间微妙而复杂的情感纠葛。
标签: 历史文化名人及故 、 网 国文化名人 、 中国当代作家排名100 、 世界十大文豪排名是谁定的 、 100个红色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