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京剧院建院50周年之际奚啸伯的名家名段又将如何演唱呢

在奚啸伯的生命旅程中,他是如何成为一名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呢?这位满族人,1910年出生于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曾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而父亲熙明则是一位擅长绘画书法的官员。奚啸伯自幼对书法绘画有浓厚兴趣,并且对京剧产生了极大的热爱。他不仅跟随唱片学习《卖马》、《战太平》等戏,还立志要成为一名京剧演员。

尽管家族中有人反对,但奚啸伯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在1921年拜言菊朋为师开始学戏。勤勉刻苦地学习后,他还跟其他两位老师吕正一、王荣山一起练习。在家与老师之间二十多里的路上,每天都来回徒步,不间断地背词练腔和身体功夫,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

1929年,奚啸伯正式踏入舞台,与尚和玉搭班合作,先是唱二牌老生,然后又加入杨小楼、新艳秋、小翠花、章遏云等人的团体。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二堂舍子》、《四郎探母》、《法门寺》等。他还曾陪梅兰芳去武汉、香港演出,并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与梅兰芳共同登台。

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指点,他最终在1937年自挑大梁,挂头牌并拜李洪春为带道师。此后他开始演三国戏,并邀请侯玉兰、高盛麟等人合作,使得声誉迅速提升。在上海的演出中,他被赞誉为集诸子百家大成之选,被认为独立于舞台之上,是京剧四大须生的之一。

奚啸伯以其严谨而系统的唱技闻名,可以说他的唱法是一个完整体系。他虽然嗓音并不高,但音量清晰悦耳,有着洞箫之美。此外,在解放后,他也参与现代戏创作,如《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同时担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石家庄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务。他的代表作品至今仍广受欢迎,如《白帝城》、《空城计》、《上天台》,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伟大的 京剧艺术家的卓越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