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1607年生于山西阳曲,1684年在此世逝去。明末清初,他不仅是一位深具远见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以书画闻名遐迩的人物。傅山字青主,以公它、乔山等多个号称其笔下文章。

他通晓经史之学,不仅涉猎诸子百家,更精通医学。在文学艺术方面,傅山兼善诗书画,每一门都有着非凡的造诣。他尤为擅长篆隶行草各体,无一不精到极致。马宗霍赞誉其行书“宕逸浑脱,可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伯仲”。

除了文字和绘画技艺外,傅山还擅长金石鉴赏和篆刻艺术。他留下的作品中,就有《霜江龛集》十二卷、《荀子评注》等佳作。此外,还有一幅孟浩然五律十八首的草书,这幅作品由友人张钺持纸索书,让傅山当场挥毫成就。

这位创造性十足的书家,他的一生始终坚守着“作字先作人”的信条。这一点,在他的每一次书法活动中都能看得出。他对待生活充满了幽默感,对待艺术更是如此。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常常带有一种玩味趣味,有时甚至显得有些荒谬,但细究起来却又不失韵味无穷。

如同他的那篇孟浩然诗所在之卷,那里的笔触上下波动,变化万千,却又仿佛杂乱无章。一眼望去,如同随意涂抹,但仔细品读,则发现其中蕴含着严谨而又独特的情调,用墨轻重参差交错,每一笔每一个墨点,都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故事。而那些横风斜雨般的形态,加上倾侧欹斜、勾连揖让,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沉稳痛快、险峻跌宕的情怀。

总之,这便是 傅 山 的 一个小 小 故事 —— 他用自己的方式,把生活中的乐趣融入到了每一次挥洒墨水的手势里,为后人的欣赏提供了一份难忘的心情和视觉享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