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科研究生院,王光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中国航天事业中的卓越人物。作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部副部长兼高级工程师(正高),他曾参与了北斗组网、嫦娥一号等多次国内外卫星发射任务,并担任过长征七号火箭首飞、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以及长征五号复飞发射任务01指挥员。
7月23日中午,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这个成就标志着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开启新篇章。在这次历史性的任务中,王光义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不仅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按时进行,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缩短的准备时间。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王光义团队提出了优化工作计划,对于发射平台恢复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组织人员提出建议,并协调各系统人员实现这些建议,以最小化延误时间,最终抢出四天时间,这对于整个任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王光义的故事并不简单,他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本科学士毕业后,一直致力于航天事业。他没有直接担任分系统指挥员,而是在组织指挥体系内工作,但为了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他花费两年时间跟岗学习,从方案认证到关键技术攻关,从初样产品到试样测试,他们全程跟岗学习。
2016年6月25日,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时,王光义如愿成为01指挥员。他用休假时间自学液氢液氧发动机,为日后的长征五号发射任务做准备。这份坚持和努力让他在接下来的挑战中更加有信心和能力。
作为01指挥员,不仅需要会学习、懂技术,还要顾大局和沟通技巧。“测试中绝大部分的问题是要靠01指揮員去協調解决。” 王光義笑着说,这个岗位,是对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
除了专业技能之外,王光義还有自己的爱好——写诗。他写下的每一行字都是他对生活的一种记录,也是对自己情感的一种释放。从大学到现在,他已经写了七万多字,其中包括个人自传和关于工作经历的心得体会。这份习惯,让他的记忆变得更加清晰,也让他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
尽管在西昌的大凉山上,有些时候孤寂无比,但对于追求梦想的人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什么都不剩,而是一切都值得拥有。因为当你看到那枚升空的 火箭,你就会明白,那些辛苦付出的瞬间,就像闪耀一样永恒地存在。而站在这样的舞台上,每一次点燃引擎,都像是为自己编织了一段传奇故事。而对于像王光義這樣的人來說,這些經歷更是無價珍寶,它們構成了他們人生的精彩篇章。
标签: 传播中国文化的名人 、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孔子 、 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文学著作 、 世界十大音乐家家 、 c罗金球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