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约1045~约1105年),北宋文学家,字文叔,山东济南历下人,是女词人李清照的父亲。他的父祖辈都曾是韩倚门下的士人。幼时聪敏警俊,他刻意于经学,著《礼记说》数十万言。宋神宗熙宁九年中进士后,他任冀州司户参军、试学官,并在郓州教授。他拒绝了郡守的兼职兼薪提议,以其廉洁清正的风节著称。
元丰八年,为同里人廉复撰写《廉先生序》,传其不朽。在哲宗元祐六年,与苏轼等同在馆职,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他还参与了哲宗幸太学的诗碑撰写,并被召为检讨,但因拒绝就职而得罪朝廷,被外放为广信军通判。在任期间,他厌恶邪术,不信鬼神,对迷信持反对态度。
绍圣二年,李格非撰成名作《洛阳名园记》,记录了洛阳名园自富郑公以下19处,以此表达对国家盛衰和治乱变化的忧思。此外,他也能诗,有多篇佳作,如《过临淄》、《试院》等。著有诗文四十五卷,但现已佚失,只有《洛阳名园记》一卷流传至今。
事迹见于《东都事略》、《宋史》,但他的一些作品如《礼记精义》、《史传辨志》等已佚失,只有少数断片存世,如《廉先生序》(载于章丘县志)、《战国策后》(载于姚宏重校战国策·叙录)等。这位国学大师留给我们的是一系列关于文学、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见解,以及对国家安危与个人品德考量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