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国学启蒙光芒初照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生平: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从师于同邑魏校。在考场上屡遭挫折,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的追求,最终在60岁时通过考试成为进士。他曾任长兴知县和顺德通判,对待民事公正无私,用智慧解决了许多问题。当他的建议得到了实施,他对治理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成就:他倡导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即变革秦汉体制,以唐宋古文为基础。这一主张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他批评过当时一些只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文章,同时也提倡一种以意诚求艺术,不仅要追求绘藻工巧,更要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作品特色:他的散文以简洁精炼著称,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抒发情感和思考。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此外,他还擅长运用比喻和寓意来增强文章的情感力量,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心境。

遗产:归有光去世后,其子孙们努力收集并整理其遗稿,最终编成了《震川先生全集》四十卷,这些作品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为后人的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