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出身寒门家庭,其父早逝,他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那种不屈不挠的心态。他曾经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继续前行,而是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他最终在60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进士,这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已经是非常晚了,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他的文学成就是显而易见的,他倡导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即变革秦汉体而取欧阳修之长,为后来的一批新兴文学家提供了方向和灵感。他批评当时一些文学家的作品,说他们只是模仿古人的表面形式,没有真正理解古人的内涵和精神。他主张文章应该像史记那样,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真实的情景描写,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装饰。

他的散文以其简洁自然风格闻名,其中充满了生活细节和深刻情感,他善于通过简单的话语表达复杂的心理状态,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绪波动。这也正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让后来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作品也有不足之处,比如缺乏系统性研究,对社会问题处理上有些许保守。但总体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工作者,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星辰之一。

标签: